跳到主要內容區
 中國文學系文藝創作組 
 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Creation & Writing Section

 

 

2023初秋天津大運河騎行移地教學之我思我見

 

2023天津大運河騎行活動心得

中文系文藝組邱安綺

前言:

非常榮幸參與這次的天津大運河騎行,回望與旅程相遇的起點,是在即將要出社會前最後一次的義無反顧。十幾年前我曾經跟商業旅行團到過北京,走過北京故宮的宏偉、王府井大街的繁華;遇過什剎海的荷香、八達嶺長城的山風。十幾年後,當我看到行程中有鄉村騎行時,便心動了。我想去看看在十幾年的光陰流淌而過後,這片土地上的故事。

穿梭古今,品傳統文化底蘊:

旅行,是對當地文化的遇見。當看到有如此豐富的、各個不同面向的參訪、講解,是非常驚喜的。於我而言,並非文化形成人,而是人去構建文化,所以我的重點也並非在網路上能查到的當地的知識,而是實際去走進這個場域,聽身在當地的人們如何帶領異地遊客、如何去詮釋、去讓文化展現它應該有的活力。

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有兩者,第一是各非遺傳承老師、各個一生只做一件事情的專家老師們,包括在武清的歡迎儀式上,各非遺傳承老師展示著他們的看家本領,包括在楊柳青年畫博物館中,老師對年畫深入淺出的講解,更包括了在家具博物館中,馬可樂老師對傳統家具的熱愛與引以為傲。我想,這便是傳承的重要吧,文物與古宅已經是凝結的一塊時間,唯有人們的詮釋,才能引出一汪源頭活水。這也能夠呼應在家具博物館中,馬老師回答的一個問題:古典家具的形制流變並非制式,而是隨著生活習慣改變而約定俗成的審美。文化本身是往前邁進的,是薪火相傳的,傳承舊有文化並非困於過去,而是賦予它全新的古今融合,繼而展望未來。

第二是在各歡迎儀式上,盡心展現的叔叔阿姨們。例如在西青賓館前的年畫元素舞蹈、在霍元甲紀念館前的老蹺會和秧歌隊,還有在石家大院導覽結束後,經過的一隊秧歌隊。或許對許多人而言,那代表了上一個世紀的東西。但於我而言,我看到了詮釋二字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他們生於斯、長於斯,鑼鈸銅鼓中揉進了西青的晚風、石家大院前的石磚路,以及無數人的悲歡。如同劉伶醉的醇酒,稻糧長於大地,收穫的卻是濃濃酒香。

運河騎行,感中國鄉村之美:

從前車馬慢,時間也慢了下來。或許正因為如此,方有斷橋殘雪的詩意、筆墨濃淡勾畫間的韻味流轉。單車是能讓人在數位化的失速後,重新慢下來的一種方式。少年時也曾長途騎行過花東,從花蓮市到台東,擁抱七星潭的湧浪、山海間的相依相偎和池上的稻香。那時還小,但卻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亮色。在十幾年後再次騎行,光陰之後的運河少了千帆競渡,多了綠水青山的靜謐。幾座新農村坐落其間,雖是簡單的紅頂白牆,卻是街道清爽、溫暖質樸。這令我不禁想到了國中的一篇課文,阡陌交通,雞犬相聞。單車運轉時的鏈條聲,將這段騎行時光拉成一彎清泉,匯入千年運河中。

騎行時的疲累,在到達終點時煙消雲散。我想用車輪緩緩丈量這片土地。於我而言,騎行是十分難得的方式,透過交通工具的轉換,讓匆忙來去的人們有了細膩下來的理由。偷空停下來拍照,和小時候捨不得吃完的7-11思樂冰一樣甜。

座談對話,知兩岸人文風貌:

人,是一塊土地上孕育出的寶藏。也曾走進鄉鎮,請教熱愛在地的耆老;也曾在無數次的旅途中刻意停下腳步,傾聽對方生活的點點滴滴。或許是企業店鋪經營,或許是從業以來有所堅持的理由,亦或是清晨三點便要起床煮素料素雞。於我而言,對話是生命的脈動,是一曲唱不完的歌。

這次有幸能夠坐下來與老師、同學們聊聊,遇見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故事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某天晚上的媽祖講座,在林氏長輩的真誠表述中,一探家族跨越千山萬水,最終繁衍茁壯的歷史。也有幸在專家老師的介紹中,明瞭西青運河的前世今生。以及去天津外國語大學參訪時,在短短數十分鐘的談天中,看見雙方的異同。人文,便是一方水土的精氣神,在七天的旅程中,我們相遇,隨後各赴征塵。但我相信,這段旅程將帶給參與人員豐富的精神食糧,當某天累了停下來,從行囊中拿出來慢慢回味。

結語:

在京津冀穿梭古今,騎行於運河兩旁,感自然人文之美。這是一趟豐盛的旅程,也是下一段人生的起點。感謝主辦方的長期準備及嘔心瀝血,帶給我們這場精神饗宴。

 

 

瀏覽數: